优诚法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社部通知】新修订放假办法,明确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计算方式

【人社部通知】新修订放假办法,明确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计算方式

2025-1-13 15:3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25年1号文,主要内容是关于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的贯彻实施工作。该通知强调了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求,旨在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下面为您详细解读此次通知信息的核心要点:


01   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图片人社厅函〔202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贯彻实施工作,保障广大职工休息休假权益,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实现职工法定休假应休尽休

各地要指导企事业等单位依法安排职工休假,确保广大职工应休尽休。鼓励单位在尊重职工意愿的基础上,统筹单位工作需要和职工生活需求,制订职工休假年度计划,并建立管理台账,将年休假与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等衔接使用,优化集中或分段休假方案,更加灵活地安排带薪休假,不断提升职工休假制度管理质效。要指导企业等单位依法履行民主程序,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办法,明确职工带薪年休假享受条件、天数待遇、申请方式、履行程序等内容,确保符合法定条件职工(包括被派遣劳动者)应休尽休。


二、规范支付行为,保障职工休假期间工资报酬权益

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企业等单位依法安排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另外支付给职工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其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付工资报酬。企事业等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且经职工本人同意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依法支付工资报酬。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企业等单位按职工本人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事业单位按职工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进行折算。职工小时工资收入按职工日工资收入除以8小时进行折算。

三、强化监督检查,妥善化解处置矛盾纠纷

  各地要加大对企事业等单位执行休息休假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有效化解有关矛盾纠纷。将日常巡视检查与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畅通线上线下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违法线索,依法立案查处。对企业等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假又未依照规定支付工资报酬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未休假工资报酬外,按照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未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因休息休假发生人事争议或劳动争议的,加大争议化解调处力度,及时有效维护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


四、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体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企事业等单位职工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制度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增强企事业等单位守法履约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强化职工休息休假制度的宣传引导。依托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及有关先进表彰活动,选树和推广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的典型案例,积极宣传优秀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职工休息休假权利的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5年1月1日


02  关于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

图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图片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3天(法定节假日)=248天

  • 季工作日:248天÷4季=62天/季

  • 月工作日:248天÷12月=20.67天/月

  •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3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废止文件

2008年1月3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同时废止。

综上,全年工作时间为:248天x8小时=1984个小时

即从2025年1月1日起,制度工作时间将由原来的20.83天/月变成20.67天/月。以年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从2000小时,减少到不超过1984个小时。


  因此在2025年,综合计算工时制下,如果劳动者的年工作时间是原定的标准2000小时,企业则需对多出来的16小时(2000-1984=16),多支付加班工资*:16小时×50%×小时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法定节假日及加班工资计算
1.《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24年修订)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至3日)。

3.《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4.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


二、关于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问题

1. 《规定》第十三条第(一)、(二)、(三)款规定的在符合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制度工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及安排休息日和法定休假节日工作应支付的工资,是根据加班加点的多少,以劳动合同确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的一定倍数所支付的劳动报酬,即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另外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二、年休假及年休假工资计算

1.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五条第三款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人员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对其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年休假工资报酬中,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其余部分应当由所在单位在下一年第一季度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应当纳入工资统发。

第八条  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

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其中,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3.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十条  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第十一条  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  (21.75天)进行折算。

前款所称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或者其他绩效工资制的职工,日工资收入的计发办法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用工风险如影随形。优诚法务专业团队,为企业用工定制合规模式,提供日常答疑与培训。若您忧心企业用工问题,关注联系优诚法务,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


优诚法务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社部通知】新修订放假办法,明确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计算方式

【人社部通知】新修订放假办法,明确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计算方式

2025-1-13 15:3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25年1号文,主要内容是关于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的贯彻实施工作。该通知强调了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求,旨在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下面为您详细解读此次通知信息的核心要点:


01   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图片人社厅函〔202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做好《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贯彻实施工作,保障广大职工休息休假权益,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实现职工法定休假应休尽休

各地要指导企事业等单位依法安排职工休假,确保广大职工应休尽休。鼓励单位在尊重职工意愿的基础上,统筹单位工作需要和职工生活需求,制订职工休假年度计划,并建立管理台账,将年休假与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等衔接使用,优化集中或分段休假方案,更加灵活地安排带薪休假,不断提升职工休假制度管理质效。要指导企业等单位依法履行民主程序,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办法,明确职工带薪年休假享受条件、天数待遇、申请方式、履行程序等内容,确保符合法定条件职工(包括被派遣劳动者)应休尽休。


二、规范支付行为,保障职工休假期间工资报酬权益

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企业等单位依法安排职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另外支付给职工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其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付工资报酬。企事业等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且经职工本人同意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依法支付工资报酬。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企业等单位按职工本人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事业单位按职工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进行折算。职工小时工资收入按职工日工资收入除以8小时进行折算。

三、强化监督检查,妥善化解处置矛盾纠纷

  各地要加大对企事业等单位执行休息休假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有效化解有关矛盾纠纷。将日常巡视检查与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畅通线上线下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违法线索,依法立案查处。对企业等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假又未依照规定支付工资报酬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未休假工资报酬外,按照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未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因休息休假发生人事争议或劳动争议的,加大争议化解调处力度,及时有效维护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


四、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体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企事业等单位职工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制度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增强企事业等单位守法履约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强化职工休息休假制度的宣传引导。依托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及有关先进表彰活动,选树和推广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的典型案例,积极宣传优秀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职工休息休假权利的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5年1月1日


02  关于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

图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95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1天增设为13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图片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3天(法定节假日)=248天

  • 季工作日:248天÷4季=62天/季

  • 月工作日:248天÷12月=20.67天/月

  •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3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废止文件

2008年1月3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同时废止。

综上,全年工作时间为:248天x8小时=1984个小时

即从2025年1月1日起,制度工作时间将由原来的20.83天/月变成20.67天/月。以年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从2000小时,减少到不超过1984个小时。


  因此在2025年,综合计算工时制下,如果劳动者的年工作时间是原定的标准2000小时,企业则需对多出来的16小时(2000-1984=16),多支付加班工资*:16小时×50%×小时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一、法定节假日及加班工资计算
1.《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24年修订)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至3日)。

3.《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4.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


二、关于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问题

1. 《规定》第十三条第(一)、(二)、(三)款规定的在符合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制度工时以外延长工作时间及安排休息日和法定休假节日工作应支付的工资,是根据加班加点的多少,以劳动合同确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的一定倍数所支付的劳动报酬,即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另外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二、年休假及年休假工资计算

1.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五条第三款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人员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对其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年休假工资报酬中,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其余部分应当由所在单位在下一年第一季度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应当纳入工资统发。

第八条  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

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其中,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3.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十条  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第十一条  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  (21.75天)进行折算。

前款所称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实行计件工资、提成工资或者其他绩效工资制的职工,日工资收入的计发办法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用工风险如影随形。优诚法务专业团队,为企业用工定制合规模式,提供日常答疑与培训。若您忧心企业用工问题,关注联系优诚法务,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


  • 咨询专业 服务专业
  • 实干兴企 结果至上
  • 服务创新 营销创新
  • 感恩客户 感恩平台
  • 客户共赢 企业共赢
优诚法务

© 2023 - 2025 优诚法务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粤ICP备2022151327号